究竟画饼充饥的故事 想告诉我们什么(3)

2017-02-23 9:22 来源:搞笑岛 作者:佚名

画饼充饥的故事:后人继续流传

话说,乾隆皇帝早朝已罢,群臣纷纷散去,乾隆独把刘庸留下,对他说:“今日无事,我想和刘爱卿到正阳门以观街景。”君臣说罢,换了朝服,轻装简从,登上了正阳门。

时值初秋,天高云淡,鸽铃阵阵,不远处人流熙熙攘攘。乾隆一笑,计上心来:“刘爱卿,听说你读书一目十行,过目成诵,你看看下边的人,来来去去,你能数得过来有多少人吗?”

刘庸稍加思索后答道:“依臣看,城下来去人虽多,只用二字便可概括。”乾隆捻须问道:“哪二字?”刘庸答:“名利。”乾隆听罢,抚掌笑道:“爱卿可比齐之宴婴也!”

这个故事虽然是传说,但它却说明了:人的生存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,因此刘庸把熙熙攘攘的人群归纳为只有名、利二人,他的这种见解乾隆皇帝是接受的,然而在历史上也有淡泊名利的人物,那可能就是陶渊明了。东晋时代的陶渊明虽然诗文具佳,但是官做的并不大,仅是个蓬泽县的小县令。

究竟画饼充饥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

一日,他正在读书,有人通知他:上级到蓬泽县视察,请他去迎候。陶渊明久闻这位上司为官不正,不愿曲意奉承,可又不能不去。于是,他穿着便服去迎候。县衙的人提醒他:“迎候上差须穿朝服。”陶渊明闻之,勃然变色,嘴里嘟嘟囔囔地说:“哪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?

为了这五斗米的官俸,还得伺候为官不正的人,我不干了!”于是,弃官回乡,过着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悠哉安闲的生活。过了一段时间,他忽然悟到:如果我没有做官的经历,意味着我没有了生活的来源,家无斗室可居,外无富有之亲眷,而自己手无缚鸡之力,肩无挑担之能,饭从何来?衣从何来?穷困潦倒,还有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闲情逸致吗?

有知识的人,尤其是诗人都富于幻想,现实中的生活:战乱、民不聊生,教育了陶渊明,明白了他原来的想法和现实生活相去甚远,为了补救、为了给善良的人们带来一些希望,他创作了那篇脍炙人口的《桃花源记》:阡陌交通、鸡犬之声相闻、百姓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。这篇文章之所以千百年来,长诵不衰,不只是他的文辞华美,而是还因为作者的想象力正是普通人梦境当中追求的生活。当然,这种乌托邦式的想象和‘画饼充饥’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,只能起到精神医疗的作用。

呜呼:

世人羞言名和利,画饼如何能充饥?

清高也要有限度,甘为民众做嫁衣。

热门专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