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上的张仪,为连横一生奔波(2)

2017-02-23 9:22 来源:搞笑岛 作者:佚名

    公元前333年到公元前328年左右,张仪听说秦国重用客卿,大量地吸纳人才,便赶到秦国寻找机会,没想到果然就此迎来转机。

    据《吕氏春秋》,他这次入秦是得到了东周君的资助。这一次在秦惠王面前,他出众的口舌之能得以尽情施展,过人的才学终于受到重视。此后,他又凭借着在平义渠内乱、攻取魏河西之地等事件中的功劳,获得再次提升,直至被惠王任用为相,过了一阵得意潇洒的日子。此后他又受秦惠王派遣,前往诸侯国从事离间活动。由此开始,他得以再次施展他出众的用间谋略,借出使为名,行用间之实,在列国政坛掀起一番大波浪,也由此赚得大名。

合纵连横

合纵连横

    张仪自以为对魏国的情况了解得多一些——他毕竟是在这里出生和长大的,便将他行间的第一站选定在这里。正如世间诸多的不幸一样,此时的张仪竟要靠出卖自己的祖国来追求和实现个人的价值!正是在这个他理应为之效命的地方,张仪开始了他的间谍生涯。纵然他在故土没受重用,漂泊他乡,颇多坎坷,但他的这些所作所为,仍是令人唏嘘不已。

    历史上的张仪再次回到魏国的时间是公元前322年。他是以秦王使者的身份来到魏国的。在魏王面前,他再次展示了巧言利舌,最终说动魏王,并且获得极大信任,直至被任用为相。当然,如果考虑到他是以秦使臣身份回到魏国,则此次任命可能是魏国迁就于秦国的面子,或者是魏国基于一种特殊的外交利益而任命张仪为相的。而张仪的这个相位,很可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相位,一定不会被委以实权。

    很明显,魏王知道张仪是从秦国过来的,也很可能是带着秦王的某种特殊使命。也正是这个缘故,张仪必须花一定心思才能说服魏王,在为秦王谋得实利的同时,还能把魏王哄高兴,从而换取秦王更大的信任,为仕途挣得更多本钱。故此,张仪的这次成功出使,一半是依靠着自身努力,更多的则是依靠强秦这一后台。

    据《战国策·魏策二》,魏惠王曾经听从公孙衍之议,一度准备禅让王位于张仪。但这很可能是策士们的说辞而已。因为禅让正是那时候的风尚,故此魏王的这次禅让,可能只是虚晃一枪,是为了博得尊贤之名,并非真的是要主动让贤,真将国君的宝座让给张仪。所以,当魏王敲锣打鼓地要举行禅让时,张仪也很清楚这只是魏王的沽名钓誉而已,故此也明确地表示拒绝。

热门专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