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秘!中国元旦是经过一波三折才诞生的(3)

2017-02-23 9:22 来源:搞笑岛 作者:佚名
 

  据有关文献分析,孙中山以阳历1912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元旦,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:

  一是共和成立,不用皇帝年号,而改为民国纪年,便于民众记忆;二是阳历没有闰月,减少了农历中闰月的换算,便于年度预算;三是与国际上普遍采用阳历的潮流相适应,便于在对外贸易和对外交涉上与国际接轨,实现最终的世界大同。

  孙中山的立意不可谓不高远,因此这一改革得到了响应革命、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的各省的普遍支持。1月13日,孙中山发布《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》,令内务部编印新历书。内务部编撰的这部《中华民国元年新历书》,与旧历书相比,其特点有三:一是新旧二历并存;二是新历下附星期,旧历下附节气;三是旧历书上吉凶神宿一律删除。这部新历书体现了共和精神,剔除了封建迷信的文字。

  这一年6月,原来负责为大清皇朝编修《时宪历》的钦天监改归教育部,筹组北洋政府教育部观象台,负责编撰《中华民国元年历书》。由于教育部观象台有着较好的天文观象设施和编撰历书经验,所以,它所编订的这部新历书,具有一定的权威性,替代内务部编新历书而风行全国。

  民国政府由于1912年元旦没有赶上庆贺,虽然当年1月15日在南京补庆,但由于南北对立,广大的北方地区仍用“宣统”年号。1913年的元旦则情况不同。南北统一、政府北迁,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格外重视阳历新年,并举行了一系列庆贺活动。新政府虽不遗余力推行公历,由于人们习惯了使用阴历,加之其对农事的指导作用,所以民国时期,出现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阴阳历并行的局面。

热门专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