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上千位开国将军 为何只有一位来自井冈山?(2)

2017-02-23 9:22 来源:搞笑岛 作者:佚名

首先与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有关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南、江西两省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,境内重峦叠嶂、连绵不断。这里不仅地势险要,而且有着丰富的矿产。在连绵的群山中,分布着许多丘陵、半丘陵、盆地,土地肥沃,盛产粮油。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物产,使得马自达在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《井冈山的斗争》中谈到:“整个的罗霄山脉我们都走遍了:各部分比较起来,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的中段,最利于我们的军事割据。”同时,也指出这里“人口不满两千,产谷不满万担,军粮全靠宁冈、永新、遂川三县输送”。可见,这里优越地势和物产丰富背后的是地处偏隅、交通闭塞、人烟稀少,农业经济相对落后。

在当时毛泽东的心中,更看重的是井冈山这个地方,是国民党统治薄弱地区的农村的广阔回旋空间。因此,这种先天的自然条件很难产生大量的本地兵源,也很难出现许多接受过较好军事教育和文化教育的高级将领。在毛泽东上井冈山前,袁王的部队中,领导人袁文才是永新县禾川中学的肄业生。算是一个文化人,王佐是一个文盲,手下也大多不识字。

第二个原因,与当时的《井冈山土地法》有一些关系。1956年9月,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,毛泽东回顾自己探索和学习战争的过程,就提到这个问题:“我在井冈山搞地那个土地法很蹩脚,不是一个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。”

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我党的土地路线在不断地进行完善。根据湘赣边界从1927年冬至1928年冬一年来土地斗争的实际情况,根据中共中央第37号通告《关于没收土地和建立苏维埃》以及中央六月来信中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精神,经过两个多月的酝酿、讨论和修改,毛泽东于1928年12月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了《井冈山土地法》。该法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土地法。1941年在延安出版的毛泽东《农村调查》一书正式刊印该法,收入《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》。该法全文共9条,共约1500字。包括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、如何分配及分配数量、征收土地税、红军人员土地的耕种办法等内容。由于此前几乎无经验可鉴,后来毛泽东在重新发表本法时,加按语作了说明:该土地法有几个错误:(1)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只没收地主土地;(2)土地所有权属政府而不是属农民,农民只有使用权;(3)禁止土地买卖。

严格地讲,《井冈山土地法》受到了苏俄革命时实行“土地国有”制的影响,没收地主的田地后归公,属于苏维埃政府所有,只交给农民耕种,不是分给他们当成私有财产,也不许买卖。因此,井冈山当地农民参军参战的积极性并不太高。红四军中出身井冈山籍的人不多,部分原因正在于此。

朱毛红军主力下山后,到了江西省兴国县,在这里重新制定了一部土地法,从而解决了进行土地革命战争、扩大红军的根本问题。《兴国土地法》与《井冈山土地法》相比,有严格最根本的变化,就是不在没收一切土地,只没收地主的田地,而且分给农民。这等于是承认农民的土地私有,这才算真正意义的“打土豪、分田地”。农民得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而不是属于公家的土地,参军、参战、保家保田的积极性就马上就调动起来了。如毛泽东搞过的长冈乡,青壮年男性80%都参了军,兴国县也因此被毛泽东表扬为创造了“第一等工作”的苏区模范县。在毛泽东、朱德创建的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时,8万红军中有2.7万是兴国县人,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,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,到达陕北的只有2000人,等于长征每走一里路就倒下一名兴国籍战士。兴国也因此成为全国最著名的将军县之一。

最后一个原因,笔者认为也是最主要的原因,就是袁文才、王佐被错杀,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负面后果。1930年2月23日,袁王二人在江西省永新县城北诬陷杀害。袁文才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32团团长,还被先后选为湘赣边界工农政府主席、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、红四军军委委员、红四军参谋长、中共宁冈县委常务委员等职。王佐曾任红四军32团副团长兼第二营营长、红四军军委委员,并当选为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、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主任、湘赣边界红军独立第1团团长、红五军第5纵队司令等职。这两位英雄都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创始人,在当年的朱毛红军和湘赣边界地方政府中都担任过非常重要的职务。

湘赣边界特委这次精心设计的“军事阴谋”,成功地杀害了“袁文才、王佐及其排长以上干部40余人,至于部下有1/3的人编入了红五军,其余的人则遣送回家”。特别指出的是,当晚在永新城遇害的有1927年9月作为袁文才的代表到三湾的陈幕平和王佐的结拜兄弟刁辉林,1927年6月进攻永新城的敢死队队长、后任32团特务连连长周桂春,以及32团军需处长、智囊李筱甫等骨干分子20多人,死者中不少人都是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过突出贡献之人。

此处,可见袁王部下的命运主要有三种:一是对当时的重要骨干和亲信,当即进行了剿杀;二是将部分普通战士编入了红五军;三是不愿受编的战士,被遣送回乡,著名的张国华中将,于1929年3月参加红军,当时就在王佐领导的红四军32团4连当战士、司号员,时年13岁。当晚他也在永新,之后被编入了红五军,不过,张国华是江西永新县人,这又与井冈山籍插肩而过。上文提到的赖春凤,当时年仅17岁,也被编入红五军,幸运地成为袁王部队仅存的一位井冈山籍的将军。

其实,袁王部下的命运还有第四种。袁文才、王佐等人被错杀,整个32团被解体,在各个方面引起了巨大的反响。反映最为强烈、情绪最为愤慨的当属袁王旧部和客籍民众。他们想不通:边界特委为何要把袁文才和王佐当作反革命杀掉?忠于革命的袁王为何会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?一种好心不得好报、跟着共产党走没有好结果、共产党过河拆桥的悲哀抵触情绪,在部分人心里滋长,那种过去曾经平息下去的仇视心理又瞬间迸发出来。

井冈山人民一段时间都被蒙蔽了,不再相信红军了,此后也没有什么人参加过共产党的队伍。袁文才的部属谢角铭和王佐的哥哥王云龙,他们因故留下来没有去永新,而成侥幸不死的袁王旧部最高首领。他们一度进退两难,因为当地党组织要没收王佐财产和追杀这些幸存的亲信。袁王旧部曾写信向彭德怀和中共赣西南特委申冤,不过石沉大海,没有产生任何作用,这才导致了后来的逆变,从正面走向了反面,本来还很革命的他们,在“走投无路”的情况下,率部反水。可见,错杀袁、王侯,共产党在井冈山失去了群众基础,失去了兵民胜利之源。

热门专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