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秘日本明治维新内幕,侵略和屠杀仅源于此!(2)

2017-02-23 9:22 来源:搞笑岛 作者:佚名

德川幕府趋于保守,首先是因为扩张行动缺乏成效,其次是因为对外通商,九州岛地方大名获利最大,威胁幕府统治,第三是因为通商的同时,也带来了以天主教为主的基督教。基督徒大增,遭到佛教和神道教势力的反对,造成内乱增多。幕府因此越来越排斥西方商人,逐步开始禁教和减少对外贸易。九州的诸侯由于外贸获利减少,转而加重税赋。1637年末,岛原地区连年天灾,该地民众又多信仰天主教,在多种因素作用下,爆发起义,次年遭到幕府残酷镇压。此时正值欧洲三十年战争时期,天主教与新教的矛盾及新教内部的矛盾也被带到日本。荷兰商人因保证不传教,获得幕府信任,被允许在长崎的出岛建馆通商,但不得入内地,并受幕府直接控制,而葡萄牙、英国、西班牙商人则先后被赶出日本。此后二百多年里,幕府施行严厉的锁国政策,禁止普通日本人与西方往来,如果私造可以远航的大船要被处死。除中国、朝鲜、琉球的船只外,远方的夷人只有荷兰一家,因此还在日本形成了了解西方的兰学。

德川幕府能够暂时躲开列强的侵扰,是因为日本既无资源,又缺市场,地缘位置也不重要,在大航海后的全球贸易链中处于边缘地带,油水太少,列强感觉不值得投入重兵。但是这种锁国的日子迟早要结束,欧洲太绕远,美国更便捷。1853年美国军舰来到日本,武力威胁要求通商,德川幕府被迫应允。第二年两国签订《日美亲善条约》,又称《神奈川条约》,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。英国、俄国、荷兰、法国纷纷跟进,幕府的声望逐渐受损。日本被迫打开国门,被纳入了全球贸易体系,虽然只占国际总量中微不足道的贸易额,却使日本西南地区的工商业得到迅猛发展。九州岛曾是日本的乱源之地,此时成为新兴之地,其中的萨摩藩因与西方频繁接触,眼界大开,获利丰厚,形成了一股独立的政治势力。几路新兴力量联手,对已经式微的德川幕府提出挑战,先后发起尊王攘夷、倒幕维新运动。1867年,孝明天皇去世,皇子睦仁继位,1868年1月发布《王政复古大号令》,宣布废除幕府制度。幕府势力反抗,经戊辰战争,被维新派军队击败。10月23日天皇改元明治,之后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,史称“明治维新”。维新一词出自《诗经》中的“周虽旧邦,其命维新”。

日本明治维新

日本明治维新后明治天皇(1852-1912)身着不同服装的两张照片

日本明治维新要有新思想,此时的日本已经有了充足准备。著名学者福泽谕吉(1835-1901)感到只在日本学习兰学视野过窄,于1862年利用译员身份随使团游历欧洲。他没有停留于表面的繁荣和技术的先进,而是深入考察欧洲的商业、军事、政治、法律、教育、科研、外交等诸多方面,回国后痛定思痛,著书立说,倡导西学,后来还提出“脱亚入欧”论。福泽谕吉的学说在日本影响巨大,他的著作维新人士几乎人手一册。考察西方、研究西学在日本蔚然成风。木户孝允、西乡隆盛、大久保利通、伊藤博文等官员努力实践推进,日本国力与日俱增,朝鲜、中国、俄国相继成为验证明治维新成果的试验场。福泽谕吉是全面审视工业文明的亚洲第一人,同时也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理论家和设计师,因为思想上“脱亚入欧”,行动上必然是“侵亚排欧”。

日本明治维新

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最大面值一万元纸币上的福泽谕吉像

热门专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