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G-01发动机仿制负责人之一的邢球痕,正是日后中国固体火前发动机的奠基人之一。1961年,在钱学森的建议下,固体研究院即第四研究院正式成立,为中国固体弹道导弹的发展奠定了基础,成功完成“红旗一号”导弹固体 助推器的试验后,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演职人员再接再厉,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土法上马,先后攻关完成了FG-02、FG-03和FG-04发动机的研制,1979 年FG-05二级固体发动机也连续试车成功,奠定了“巨浪一号”导弹的基础。1980年,导弹综合实验中还发现和解决了第一级发动机喷管抖动的问题,为 “巨浪一号”导弹的成功消除了隐患。
如果说固体发动机还能因陋就简的话,水下发射技术的困难就更多了,而且更无法得到外界技术和经验的支援。海上发射环境和条件十分恶劣,美国苏联等国家为了攻克水下发射技术,都耗费巨资建立了大型陆上水池进行发射模拟试验,美国还妍制了海上试验舰和水下发射试验平台,美苏法还都曾使用试验潜艇进行发射验证。通过大量的发射试验,它们积累了大呈的水下环境和出水瞬间的数据,也试验了导弹发射筒技术,最终突破掌握了水下发射技术。不过对中国来说,要在国家财力极为薄弱的条件下掌握水下发射技术,研制道路上亦步亦趋的代价是难以承受的。面对这种现实,以黄纬禄为首的研制人员们从中国国情出发,开创性的提出了“台、筒、艇”三步发射试验程序,即遥测弹在进行陆上发射台、陆上发射筒 发射试验后,直接上潜艇进行水下发射,不过为了稳妥起见,遥测弹将首 先使用031型试验潜艇进行发射,最 后才使用导弹核潜艇进行水下发射。通过独创的发射试验程序,“巨浪一号” 导弹的研制过程中避开了修建耗资巨大的试验水池的问题,为国家节省了上亿开支。
水池不建了,但导弹的水下试验仍然要做,黄纬禄和同事们认真研究后,提出一个大胆的方案:在南京长江大桥上做弹体落水实验。1970年的导弹落水冲击试验中,得到了不同姿态下的弹体载荷和入水深度,为后续试验潜艇进行水下全尺寸模型弹的弹射实验做好 了准备,随后几年里使用试验潜艇进行了多次模型弹弹射和发射试验成功。1977年经中央军委批准,“巨浪一号”潜射导弹成为当时的国家三项重点任务之一(另外两项是试验通信卫星和东风五号远程导弹)。
经过数次成功的陆台和陆筒发射试验后,1982年10月1日新华社发表公告,中国将于10月7日到26日向北纬28 度13分、东经123度53分为中心,半径35海里的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。10月7日首枚“巨浪一号” 导弹的发射正常,但点火后不久导弹失控反转在空中自毁,经过仔细检查,10月12日第二枚导弹的发射试验获得成功,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水下发射弹道导弹技术的国家,是中国水下战略核力量即将建立的标志。中国即将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具备水下反击力量的核大国,这是任何潜在敌人都不得不认真考虑的事实。
上一篇:上一篇:中国新歼10C战机或已试飞 比歼10B多两根天线
下一篇:下一篇:美军重返亚太剑指中国 美媒:军事互动应对解放
港报关注解放军承认士兵作弊:饭粒遮传感器 港媒称,解放军承认,训练中有一名穿过枪林弹雨而安然无恙的超人士兵,其实是在作弊。 据香港《南华早报》1月22日报道,《解放军报...详细>>